新冠肺炎(COVID-19) 侵擾世界各地,改變日常生活的常軌,隔離及保持社交距離、經濟活動減少及對感染潛在致命疾病的恐懼與無助,影響全世界的系統運作,對人類身心也帶來變化。我們身處在醫療資源相對充足的台灣,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及民眾優質的健康識能,讓我們度過此次危機。後疫情時代,在心理衛生方面,除了加強全球化公共衛生知識及管理制度外、建立以人為本的身心健康概念,是後續刻不容緩的議題。 疫情帶來的逆境,實際上對每個人身心健康的總體影響已大於病毒本身,我們必須有全民身心健康覆蓋率的概念,包含了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及心理韌性的強化等,疫情下產生了對於危機或災難的反應,比如慢性焦慮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也是我們需要去關心與重視的。綜觀歷史,人類曾經歷過無數次大規模創傷,我們可以從過去的應對方式中,學到許多可行的策略,比如營造個人生活的意義,建立抗壓的能力,增進社會支持,培養人類更深層的相互聯繫,進而增加心理健康的韌性,這些都是我們在面對疫情過後,所需採取的態度。 如何有效的管理壓力及培養復原力,之前有很多學者提供策略,可以尋求專業心理人員協助,譬如正向強化的行為活化練習,接納與承諾練習,正念練習,心存善念的慈愛練習等等。培養積極因應及樂觀的正向特質,並保持具有希望感的正向思考模式,研究也指出正向思考可以提升情緒以及生活滿意度,強調心理幸福感,或許是減少壓力並促進復原力的方式。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黃敏偉副院長提供一些讓自己安心及幸福生活的小秘訣供大家參考,第一、 強化自信心,培養正向思考的能力。第二、增加自我覺察的能力,穩定控制情緒。第三、尋找並擁有一個讓自己安心的場域。第四、養成規律的生活及運動習慣。第五、培養幸福感及希望感。第六、多與他人互動,善用社會支持的力量。讓我們「靜觀其變」,安心生活,創造未來美好生活。(全文完)